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时政聚焦
时政聚焦

人民日报:深度聚焦高校毕业典礼:读懂大学“最后一课”

发布日期:2013-07-12查看次数:169

人民日报:深度聚焦高校毕业典礼:读懂大学“最后一课”

   校长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是毕业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这一课,有期许,也有鞭策。

  有人说,好的大学毕业致辞是一首诗、一支歌,可以沉淀心灵、玩味自省。也有人说,大学毕业致辞是一个时代和一种精神,从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个国家的大学之道与时代精神。

  早些年,提及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很多人都难掩失望的情绪。失望或许源于比照。

  比照80多年前。1932年6月27日,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北大学子,“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比照60余年前。1945年,第十八届浙大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竺可桢发表名为《大学生之责任》的演说,告诫青年学子,“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知先后;明公私;辨是非。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

  可后来,慢慢的,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变了,变成了以“这是一个丹桂飘香、桃李芬芳的时节”为开头、以“今日你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你为荣”为结尾,满是大同小异的官话套话。于是,人们渐渐对毕业致辞失去了兴致和期许。

  似乎是从这几年开始,改变悄然发生。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以一篇充满网络热门词汇的致辞,不仅引发了毕业生的热烈掌声,还赢得了“根叔”的爱称。自此,人们突然发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慢慢变了,程序化的语言越来越少,个性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官话套话与口号式的语句越来越少,格调高雅、情感深挚、极富思辨的内容越来越多。

  于是,渐渐的,每到大学毕业季,毕业生们开始期待起毕业典礼上的这堂“最后一课”,全社会也开始期待起不同高校的“校长如是说”,人们希冀从这些语言中,捕捉到一所大学的精神,窥视到这所大学对于这个时代的观察与思考。

  2013年毕业季已经来到。从校长们的毕业致辞中,我们能看出大学怎样的思考?

 坚守“底线”,并拥有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

  大学兴则国家兴,大学强则国家强。面向未来,大学的道德风骨将代表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大学的创新能力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动力,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经过4年的悉心培养,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人是否能够担当起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重任?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天之骄子到社会人的转变?对此,校长们还有诸多的不放心。这份不放心,不仅是源于孩子们依然年轻,少不更事,更是源于对于社会现状的忧思。

  于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叮咛年轻人,要拥有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很容易忘记人的意义与生存价值,忘记信仰和独立精神等。中华民族的复兴可不能仅仅是经济的跃进,还需要精神的崛起。同学们,希望你们要有告别麻木、告别粗鄙、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为国家,为你们自己!”

  李安在诠释《少年派奇幻漂流》时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但每个人也很容易成为罪人,我们每个人可以是利他的,但也可以是极端的利己自私的。一个人生来有很多可能性,只是一直支配我们生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才激发出每一个人不同的特质。

  是的,纵然青年人在走出校门时踌躇满志、心地纯净,但走入社会后,如何依然保有这份纯净,并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影响周围的环境,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给出了这样的嘱托:“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关键是怎样看守住我们心中的这只老虎。我希望我们一起来关好自己心中的这头老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让复旦赋予你的独立思考和人格来阻止外部的一种简单的情景力量打开我们关闭心中老虎的牢门,并且努力的,我们以身作则去创造和改善新的情景和旧的情景……”

  世界在变、社会在变,面对不可预知的前途,面对理想照进现实的“尴尬”与“冲突”,该怎么办?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给出的回答略显犀利,“在这个拼爹的社会,我不希望你们去拼‘爹’,我希望你们去拼‘德’。”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答案是,想“追求卓越”先得“守住底线”。为学的要守“学德”,经商的要守“商德”,从政的要守“政德”,要守住关乎身家性命的“底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话语中,则有着浓浓的无奈和可贵的坚持:“很遗憾,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说,你们应该在成长中选择坚守。”无论时光如何变幻,内心深处总要坚守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关金钱、权力和地位,但关乎思想、精神和道德,更关乎良心、公平和正义。“如果说,大学是这些人类永恒主题的守护者,那么经过大学浸染的人应该是这些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追随者!”

要在自己的理想中,为祖国留一块空间

  曾有人说,当今的年轻人身上有几大问题,是值得担忧的。一个是过于现实,另一个则是过于自我。我们并不想去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是,从校长们的毕业致辞中,我们捕捉到了与之相关的忧虑。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但这句话,在很多年轻人的心中,却显得有些苍白。为此,很多校长不无忧虑。杨玉良在致辞中表示,他遗憾一些学生把理想解读为虚无,把仰望星空看成是无能,反而把投机取巧看做是一种智慧。杨玉良告诉青年人,“如果我们的大学和大学的学生都不仰望星空的话,那么这个民族希望不会很大。”“一个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只能有非常卑微的人生;而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哪怕现实再严酷,理想也不可能轻易被击碎。”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也对青年人有着类似的期许:“当你们真正踏上社会以后,可能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和无奈。请不要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为自己悲观沉沦的理由,更不要让‘学会生存’成为随波逐流的借口。”

  “我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的力量。”陈群借用居里夫人的话,阐释着理想在当下的特殊意义,“我们应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仍不完美的世界。应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努力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努力去守护自己的理想,努力有所作为并坚持有所不为。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让人拥有更为积极的心态;而积极的心态不仅会带来生活和工作上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还最终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理想可以事关“小我”,小富即安、独善其身,理想也可以事关“大我”,忧国忧民,怀揣民生。如何让青年人从对“小我”的过度关注上升为对“大我”的关照,校长们语重心长。

  龚克鼓励青年学子要心中怀有为公的志向,具备为公的能力。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有着类似的观点,“理想,不是一个空泛的词藻,她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内涵,有具体的表现,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想。期望在座的各位不论你有什么理想,都一定要在自己的理想中为自己的祖国留下一块空间。”

  纵然心中有万马千军,可连找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都难,还何谈理想?这是很多毕业生的疑问。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的回答直接而切中要害。“只要你能够为解决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做出贡献,你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不是问题。”

  理想是需要坚守的,理想更是需要呵护的。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希望毕业生离开母校后,看护好激情和理想,在物质和财富不断积累的时候,让道德和荣誉与之并肩,超越功利,让精神追求战胜物质欲望。“我们不希冀毕业生离校若干年后,要以荣华富贵来荣归故里,炫耀装点校门。我希望我们的毕业生的爱心,温暖社会,哪怕在默默无闻中,在改变自我中,改善社会、改善民生中作出踏实的无愧内心的点滴贡献。”

  脚踏实地,“圆梦”是愿望,更是一种能力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绝不是空谈主义者,宏大的理想并不等同于夸夸其谈。怀揣梦想、实践梦想,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能力。

  对此,人大校长陈雨露与毕业生共勉,“在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成功的光鲜,而是专注自我之外的对于他人的关怀和对于理想的坚持。”杨玉良则说,“那些只会讲一些‘漂亮’的‘大道理’者,他们的言谈才是真正的空谈;那些只会说言不由衷的假话的人,才是最令人生厌的空谈者;那些披上了漂亮的外衣,把原本十分严肃的主题也硬解构成‘套话’来讲,才是最险恶的空谈。如果既没有建设性的行动,又没有讲真话的勇气,那么他将是最卑微的空谈者,必定误校误国。”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给青年人指出了具体的路径:梦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一座桥梁。这座大桥,横亘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这座桥梁连通了,希望就会变成现实,梦想就会成真!这座金色桥梁的名字,就叫做“实干”!梦是神奇的,是绚烂美丽的,但如果没有通往现实的“实干”之桥,梦很有可能就成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轻易地,就破碎掉了.

是的,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艰苦的。这个过程就像是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骨感的现实”面前,保持警醒,做到坚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对青年人的劝诫于所有成年人也同样有益:“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害怕:在这个时代,你们已经习惯了不思考,习惯了只活在当下;为生存而‘蜗居’,因沉溺网络而‘宅居’,或缺少真爱而‘独居’,成为‘无梦、无趣、无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外在的生活会压倒内心的本性,大学培养的社会精英随波逐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灵魂逐渐消磨,思想日益枯竭。为此,我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够学会思考。你们有思考,社会就不会愚昧;你们有方向,未来就不会迷茫;你们有阳光,黑暗就无处躲藏!”

  真正的青春,从来都不是对未来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以脚踏实地的坚定足印,以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未知。细细品味不同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课”,其中有为民分忧之心的胸怀,有为民尽责之道的坚守,有对理想与品德的守护,更有对社会公平、正义、法治的追求。而这,不仅仅是每位大学毕业生的追求,更是大学精神的追求,当代中国的追求

友情链接

136 | 凤凰网 | 汤米网 | 21商机 | 搜狐 | 百度搜索 | MSN | 腾讯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