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追剧 有啥秘籍

发稿时间:2017-04-17 浏览次数:403

  剧情与表达方式上与现实高度契合,使其成为一部良心剧。良心剧不需要花哨的营销,一样能俘获观众的心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全民追剧的盛况了,上一次似乎还是爸妈口中的《渴望》。而这一次的追逐目标,则是眼下正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它一下子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就连平时基本不看国产剧、又热衷追逐“小花”“小鲜肉”的“90后”们也纷纷加入讨论的行列,成了这部剧的“迷弟”“迷妹”。

  很奇怪,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国产正剧,一般都是资本不愿意投、观众不喜欢看、电视台出价低、连广告植入都少得可怜的待遇,有些甚至七八年都找不到平台播出。如今来了个大翻身,其背后的秘籍的确值得说道说道。

  那么,《人民的名义》拍得让从“50后”到“90后”都感兴趣的秘籍是啥?其实很简单,就是照进现实。因为在剧情与表达方式上与现实高度契合,使其成为一部良心剧。而良心剧不需要花哨的营销,一样能俘获观众的心。

  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反腐本身就是一场大戏;对反腐相关信息的关切,正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随着现实中反腐的不断深入,公众在拍手叫好的同时,已不满足于简讯式的案情通报,而是希望了解反腐如何反,以便更好地参与和有效地监督。《人民的名义》就以此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故事性的全方位展现,将观众从虚无缥缈的玄幻剧、仙侠剧拉回到现实中。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就像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说的那样,“汇报紧急任务前先拍马屁的大段前戏,敬酒桌上的人情百态,气急败坏训斥下属的高高姿态,非常真实”。

  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剧情照进现实的层面,还不足以把年轻观众吸引到屏幕前来。毕竟,反腐是电视剧领域一直都有的题材,之前却并未引发全民追剧的盛况。这说明,《人民的名义》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更加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起了关键作用。

  《人民的名义》的导演李路曾经说过:“没有人天生是贪官,人都有两面性和复杂性。什么样的欲望、契机、事件促使他们走向深渊,这是我想去探讨的。”因为有了如此的认知,该剧摒弃了呆板的说教,人物形象也一改过去的满脸严肃、不接地气,变得有血有肉、非脸谱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首集中出现的赵德汉。他住着筒子楼、吃着炸酱面、骑着自行车,每月只给乡下的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貌似清廉的他,却有另一处隐蔽豪宅,里面藏着的现金塞满了墙柜、床板和冰箱。或许,正是开篇即推出了如此真实的、站得住脚的人物形象,才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一集一集地追下去。

  此外,该剧中还加入了“网络直播”“微信点赞”“水军经济”等潮流热点,把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网络素材嵌入剧中,想必也是让年轻人“走心”的原因之一。而“走心”之后,他们也延伸出了自己的解读。比如,达康书记的各种段子和表情包;比如,“沙李CP”(沙瑞金、李达康)、“海猴子CP”(陈海、侯亮平)等各种CP组合。这并没有消解该剧的严肃性,反倒实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二次传播,是件好事。

  总之,《人民的名义》就这样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来水”。听说,由原班投资团队投入的“月光下的反腐网剧”——《天上人间》目前正在紧张的剧本创作过程中,预计年底前上网,希望到时又有一部良心剧可以追。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