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06-21   浏览次数:4503

                                       郑州市机电学校           崔鹏云

  语文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历来是广为提倡的,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课堂提问”也即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从课文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应先设计好课堂提问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 激活思维,提高兴趣。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专生文化素质较差,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文  化课的学习非常厌烦。因此在语文教学双边活动中,就要改变过去的“教    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大    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许多学生不理解“它们”及“快意”的含义,并且认为鲁迅先生写错别字了,在讲解时启发学生“它们”是动物“它们”,目的是表达鲁迅先生的激愤之情,从而“快意”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顺利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自然就会有兴趣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因此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 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
     二、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  提问要重现迁移,利用已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阅读知识去写作,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设计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在教《项链》一文时,引导学生:“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空间,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发挥起来,并且每人兴趣盎然地写下一篇600字左右的续集。
   三、 提问要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教《荷塘月色》时,要想使学生明白课文的意境,就引导学生联想我国古人对荷花和月光的认识,从而理解朱自清先生幻想超群绝世,洁身自好的品格。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避免多而杂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在对《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之后全文的结构就清晰了,哪里写景,哪里抒情就容易把握了。提问时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学生就易于掌握。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