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为高职把脉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08-16   浏览次数:1751

院士专家为高职把脉

  被教育部列入首批示范高职之一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教育模式,被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誉为“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模式”,目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5000多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9%以上,企业对学生评价的满意率在95%以上。据抽样调查,20042005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分别为81.17%85.98%

  前不久,教育部高教司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考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和科技的领军人物,他们对该院办学的评价,可以说是对中国整个高职高专教育的一次准确把握,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指出了一条出路。

  具有宁职院敏孚机械系主任和敏孚集团总工程师双重身份的俞岳平博士说,工学结合要有形有神。他说,学院教育过程其实不仅仅是教书,它是一个场景,一个文化。现在学校工学结合的成果是双赢。企业首先得到的是学校的人力资源输出。学校得到什么呢?学生改变了,非常明显的是学习态度不一样了。原来学生迟到早退都有,现在一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再就是动手能力。他所在的公司是搞汽车零部件的,有些专家到公司来看研发,说公司这个项目研发起码是个博士,其实不是。 

      创新,不是金字塔

  第一次与高职院校接触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潘云鹤说,这是他看到的第一所高职院校,印象很深。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相结合道路的做法对本科大学的工科教育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现在,中国工程院正在进行关于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潘云鹤说:“这个问题我想非常值得研究,一方面,我们的工程教育的学生队伍在全世界是最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呢,我们工程教育的水平和模式不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现在很有可能的是,今后不仅中国需要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全世界都希望中国提供工程师。我们要培养出世界最有名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技工。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既要满足区域的需要,也要着眼于全世界的需要。”

  他说,我们当然也很担心,中国的学生考工程技术的积极性也在下降。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数字,上海对工程技术的积极性下降得最快,其次是北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的工程人才,工程师或技工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要深刻认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工程是解决一个问题,而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有无穷多种的方法。这就是创新之所在。如果我们老是教给学生一个模式:“YESORNO”,他就永远不会创新。

  他说:“我们一直以为创新是金字塔,创新是少数人进行的活动,实际上创新应该是大部分人进行的活动,包括我们高职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有这个理念。创新应该成为我们新型教育的一种培养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学会创造价值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朱高峰说,前年有个论坛,主题是实践教育。实践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我感觉到还是缺少点东西。

  他说,我们的实践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不肯接受。除了政策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学会创造价值,如果创造不出价值,那企业当然不同意。另外一个问题,实践教育模式本身并不等于单纯的操作,它们有什么区别,学校要把握好这点。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理论教育结合。

  朱高峰更关心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问题。他说,我们对职业教育是非常不公平的,特别是对学生。因为让学生们感觉到他们是失败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收费高,现在全国有高职高专院校1000多所,他认为高职高专可以单独招生招生。第三个问题是企业的态度。企业要为学校创造条件。我们不要把育人过程都作为是教育部门的责任,培养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宁波市北仑区这个问题比较好,效果也不错。 

      培养高质量人才是最大的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史烈认为,职业教育是新的东西,确实没有现成的经验。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培养目标,都要从全局考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设置和其他环节的安排要围绕一个核心。

  翁史烈说,目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强,各种技术交叉在一起,如核能、微粒子、生命科学等等交叉在一起,许多问题涉及到分子、原子、亚分子、原子等微观空间,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是不行的。

  他认为,我国正处于一个引进和自主创新的转折阶段、过渡阶段,工程师、技师、技工的需求量很大,我们一定要培养一流的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工。。现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在退化。在过渡阶段,工程师、技师和高技能人才非常需要,没有这些人,就完成不了过渡。

  现在,很多高校把社会服务误解为办企业。其实,把有质量的人送出去,这才是最大的服务,宁波职院做得很好,企业满意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高。他们提出,搭建学校企业双赢的平台,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这很好。但是,这条路要持久地走下去,成为战略联盟,很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问题。

 

 

 
Copyright©2014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