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防骗指南:近期典型案例与诈骗手法分析

发稿时间:2010-09-02 浏览次数:2098

 

从琼山区龙塘镇来海口打工的女士想找一份洗碗工。近日,她到一家职介所求职,职介所让她交了10元的建档费和40元的介绍费,并给她一个男子电话,称是用人单位负责人的电话。当女士去应聘时,那名男子再让女士交纳20元的面试费,然后就让女士回家等消息,结果再也没和黄女士联系。女士又找到职介所,职介所工作人员称,他们只负责介绍工作,不负责一定能找到,如果再介绍别的工作,还得再交钱。

  行骗伎俩:职介所通过假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手续费”等

  骗术点评:职介所找了一些“托”或自身另扮演用人单位,当职介所收取求职者的费用后,就将求职者介绍给那些“托”,而“托”就以各种理由拒绝给求职者工作,或者求职者在所谓的用人单位工作后,被以各种理由辞退。由于这些职介所有正规营业执照,受害人往往难取证,相关部门也难以查处。

  防骗支招:求职者通过职介所找工作,登记费等是一次性收取,也就10元至20元,而介绍费是在求职者成功找到工作后才交给职介所的。如果求职者还没有成功找到工作就被收取介绍费,是不合规定的。如果职介所收费不清楚或乱收费,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咨询或投诉。

  骗术:加工型

  家住府城的君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空闲之余想赚点钱增加家用。今年2月份,她与一家工艺品加工部签订合同,用小珠子和线穿成一个“福”字,每件可得到报酬20元,但必须先交300元保证金(总共是400元保证金,剩下100元由前10件加工物抵还,要做够50件才能领回保证金)。合同还规定,2个月内必须完成4件加工物,否则加工部有权解除合同,保证金不予退回。之后,女士将加工材料拿回家,每天辛辛苦苦制作七八件“福”字加工物。但没想到的是,当她每次去交货时,对方都以加工物不合格或部分合格的理由拒绝接受。女士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任务,于是要求退还保证金,但遭到对方拒绝。女士认为,这家加工部是在故意刁难她,目的就是为了扣掉保证金。

  行骗伎俩:以承揽“十字绣”、“中国结”等工艺品为名骗取“保证金”

  骗术点评:在女士签订的合同上看到,加工物的验收标准是:图案正确、无错漏、四边整齐、横干竖直、松不漏线、紧不并珠、松紧适度一致等。作为手工加工物,这样的验收标准是难以达到的,一些人正是利用应聘者不了解加工行业的这一特点,不予退还保证金。

  防骗支招:海口工商局大英工商所梁所长称,因这些加工个体户有正规营业执照,加工者和个体户之间又有合同,处理这类事情比较棘手。梁所长提醒,工艺品加工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需要有耐心和一定的学习时间,不要以为有钱赚就轻易接活;另外,不要轻易签订合同,签订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或有经验的人士,看合同里的验收产品标准等条款是否合理。

  骗术:炒汇型

  先生应聘进入海南中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操盘手”炒外汇。公司规定,担任“操盘手”必须交纳一定的资金,“操盘手”可以使用这些资金用来炒外汇。于是,他以帮助炒外汇为名找到一名客户,筹集到5万元,并交给了公司。之后公司给了先生一个账户和密码,先生就通过公司提供的交易平台进行外汇市场交易。后来,亏了钱不说,先生还发现公司经常停电,交易平台越来越不稳定,最后交易平台干脆关闭,公司负责人也联系不到了。

  行骗伎俩:利用虚假交易平台诱骗受害人进行外汇交易

  骗术点评:公安机关查明,“海南中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案嫌疑人符某给自己公司安装一个外汇保证金交易软件,交易平台并非真实的外汇交易平台。公司直接收取客户的外汇投资款,但不将客户的资金汇给境外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商。符某等人利用客户对市场不了解、贪婪、对外汇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的特点,在“交易平台”的后台操控,给客户提供交易账户和密码,客户在公司安装好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软件上交易往往会亏损。符某等人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从中非法获取近百万元。

  防骗支招:投资分析师陈靓提醒,外汇交易市场有两种,一种是由合法的机构进行代理,另外一种则被称做外汇黑市,通过虚假或不合法的交易平台进行非法炒外汇。市民如果通过外汇黑市进行炒外汇的话,根本无法判断投资款的正常流向,往往会被全部骗走。因此,投资证券、外汇市场要选择合法有资质的机构。对于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证券的行为,市民应注意甄别。

  骗术:推销型

  据海南医学院的李然(化名)同学介绍,去年年底的一天,有一名学生模样的女子来她们学生宿舍推销“勤工助学卡”。该女子自称是一超市的工作人员,只要学生花66元购买一张“勤工助学卡”,就可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持该卡到解放西路乘坐该公司提供的专车,去海口各大超市进行助学打工,每小时可赚8元。当李然等学生交了钱后,来到解放西路等待“专车”,却一直没有等到。于是,李然到市内的几家超市咨询,超市方均表示根本没有组织这样的勤工助学活动。此时,那名女子的电话已无法接通。

  行骗伎俩:以“勤工助学卡”、“购物优惠卡”等名义推销工作

  骗术点评:骗子利用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经历而又渴望早日进入社会工作的特点进行诈骗。比如骗子还推销一种“购物优惠卡”,称购买这种卡后,花费的钱就存进卡内,可到指定网吧上网和到各大商场超市打折消费,同时还可以凭此卡在网吧和超市兼职。实际上,这种卡不能消费更不能兼职。

  防骗支招:遇到此类情况,学生们应事先咨询超市,看超市是否真的派遣工作人员前来学校招聘。另外,如果学生希望在超市勤工助学的话,也应该亲自到超市询问或查看是否有招聘广告,不应该轻信他人。

  后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工作难,找工作更难。当一份工作机会摆在面前时,我们应该珍惜,但珍惜的同时,更应该擦亮自己的双眼,因为,所谓的“机会”转眼就可能变成“陷阱”。

  纵观求职者的各类被骗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期待天上会掉馅饼。在被骗子吹得天花乱坠的工作机会面前,不少求职者被利益遮住了双眼。求职者期待不劳而获,或者以小投入获取大回报的心理,正是骗子骗术得逞的最大筹码。

  事实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根据国家规定,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因此,当求职者被要求交纳各种费用前,请捂紧自己的钱包,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陷阱”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