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谨防“精神空虚”

发稿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65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深刻认识的体现,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同时也有极少数人或轻或重地出现精神空虚的毛病,既削弱了党员干部的意志品质,又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谨防其发生和蔓延。
  精神空虚大体表现为五缺,即对工作缺乏热情,精神上缺乏追求,对群众缺乏爱心,对事业缺乏干劲,对困难缺乏斗志。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学习不深入、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世界不纯洁、情趣爱好不健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不牢固,产生了精神懈怠甚至消极腐败的危险。防止精神空虚,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精神纯洁和情趣健康,神圣信仰的追求不能丢,活着心底充满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以阳光饱满的工作干劲、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进取之士,古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忠良志士;今有不畏艰难无私援藏的孔繁森、誓让荒山变绿洲的杨善洲等时代楷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章的要求,不断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努力在平凡中成就伟大。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文化统领思想,自觉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不断奋进中成就美好人生。要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进取心、开拓志、拼搏力化为工作干劲和动力,切实提高干事业、抓建设、促发展的实际本领。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西方有一句谚语:一盎司的责任比一磅重的黄金还要珍贵。责任心不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基本品质,也是其充实人生、提升境界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紧紧抓住当今难得的发展机遇,把个人的前途与党和国家的前途相联系,把个人才能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发挥才智、贡献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要有刻苦的学习心。有哲人说,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兴旺之基、民族发达之本、国家强盛之要、人生进步之梯。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纯洁思想,丰富内涵、陶冶情操,消除空虚、净化心灵的妙方良药。我们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读那些展现时代精神和人类智慧的书。要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提高驾驭和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要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学以养性,学当前一切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要有无私的关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等纷纷涌现。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固树立以奉献爱心、真诚助人为荣,以冷漠淡然、麻木缺位为耻的思想观念,积极倡导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道德良知,努力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他人、爱家庭的良好氛围。
  要有恒久的平常心。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平常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名利享受看得淡一点,将党的事业看得重一些。要实实在在地工作和生活,甘于清淡安静地过日子,努力把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好;要振奋精神、积极有为,防止因挫折而产生懊恼情绪不能自拔;要胸怀宽广,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多想想困难群众的疾苦,同时也能做到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