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发布时间:2010-12-26浏览次数:891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规定管理办法(试行)》和《河南省普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规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国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制定郑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年学科专业建设远景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十一五” 专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现代管理系、生物工程系、大众传媒系、汽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等10个教学系部,设有机电一体化、电机与电气、营销与策划、生物制剂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等28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703人。专业覆盖包括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七个学科门类,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开设26多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架构。

 二、现状分析

几年来,我院的学科专业设置总的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学科专业建设也是积极、稳妥向前发展的。学院专业建设形成了工、经、管、生物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为学院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多科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在面向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上还有待拓宽;对首开专业的改造和专业内涵建设还有待深化;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学科专业设置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部分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注重办学效益,努力构建适应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二、原则

主动适应性原则、优势特色原则、质量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按照“区分层次、分步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努力培育具有鲜明区域优势和特色重点学科;加强已有专业建设,推进工科为主,经、管等学科的协调发展。到2015年,学院将建成机械类、电子类、现代管理类、生物工程类、大众传媒类、材料工程类、计算机工程类、汽车工程类八大专业群,使学院的专业总数达到36个,形成特色明显,发展适度,优势突出的特点。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巩固和加强原有优势专业,努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到2015年,学院将建成机械类、电子类、现代管理类、生物工程类、大众传媒类、材料工程类、计算机工程类、汽车工程类八大专业群,使学院的专业总数达到36个,形成特色明显,发展适度,优势突出的特点。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群。力争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成3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10-15个市级特色专业。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或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市级重点专业。

2.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确保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到2015年,力争形成多科性大学的院系二级办学体制。通过调整与重组,实现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到2015年,院级重点学科达到10个,市级重点学科达到5个。   

4.课程建设:围绕专业建设,加强课程开发,制定190门专业课程标准,建成5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86门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和教学课件,建设103门课程试题库;力争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市级精品课程、50门院级精品课程。

5.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与八大专业群相适应的153个校外实训基地,120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其中建成20个院级示范实训基地、8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6.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区域服务职能,推进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学科专业建设和中原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服务。强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机构健康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取得国家科研成果1项,省部科研成果5项,市级科研成果40项,教职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700篇,其中核心期刊300篇;主编参编公开教材50部,院本实训教材10部。积极培育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社会。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科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起不断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着力构建适应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推进学科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职能

加大学科专业设置与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类专业人才的衔接力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把郑州建设成为制造业基地、商贸金融中心城市、旅游重点城市和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着力构建包含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9大学科门类35个专业的多科性普通高职院校的格局。按照新颁专业目录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学科专业群。

三、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对专业的评估和建设工作。改造和加强现有专业、稳步发展应用技术类学科专业,逐步改善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结构,充分体现“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二)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不断修订和完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三)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为重点,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不断推进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

(五)继续推进学生“两翼工程”。加大公共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英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三个课堂作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七)加强新专业建设。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确保不断提高新专业的教学质量,积极培育办学特色。

四、加强课程建设

(一)加强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学院定位,合理规划课程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带动作用,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加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体现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积极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和高学历教师参加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三)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推广和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推动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的上网,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五)加强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组织编写一定数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六)加强实践教学。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加强基础课教学,鼓励高职称、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基础课教学;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施名师工程。

五、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改善学院基础课程教学条件,改造和充实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的建设,加快建设学院数字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和全国高等学校实验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

六、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一)针对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急需人才的引进。

(二)进一步完善院内分配制度,对在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和倾斜。

(三)营造重视人才的浓郁氛围,对现有的人才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关照,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七)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对高层次科研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等)的奖励力度,力争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级别均有明显提高。

(二)实施重点学术论著出版和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资助计划,通过重点扶持,促进学院科研成果的不断推出,扩大对外影响。

(三)注重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重视和支持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八、提高学科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明确职责,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总体布局、规划、近期与长期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审议和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具有导向性的课程、专业、学科评估体系和制度;加强教学督查工作;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管理力度。

 

 

                          二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