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架好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发布时间:2014-05-08浏览次数:280

 

    先秦的制琴大师工之桥曾用一段上好桐木精心琢磨制成一架好琴,配以上弦,声音铿锵悦耳。到林间弹奏,百鸟和琴鸣唱,至山里弹拨,溪水随音悦动。他一生制琴无数,实以此琴为最优。他以为朝廷人才聚集,将此琴献出,一定会有更多人欣赏到它独特的音乐。

  于是他跋山涉水来到国都。国王不懂琴,叫来掌管礼乐的太常官,可太常官亦不知优劣,又叫来国内最高明的乐师,乐师看罢此琴,不曾弹拨,就连连摇头,此琴不古。不等工之桥争辩,就被轰了出去。

  工之桥愤愤不平,琴的好坏怎能凭古不古鉴别,莫非只要是古琴,纵使音色不悦耳也是好琴吗?他坚定认为自己的琴是古今一宝,世上难有第二把。为了让此琴得到天下认可,他决心将此琴做一番包装。

  他找来最好工匠,装饰古琴做旧,又加以古代篆刻题款。而后装入琴匣,埋入地下。一年之后取出,拿到市场去卖,世人称奇,被人高价买去,献至朝廷,乐官争相传看,皆赞叹是世上稀有珍宝。工之桥闻之仰天长叹,“世道可悲,岂止一琴乎?”从此隐居不问世事。

  作家莫言现在当红。尽管众人想尽办法去包装他,企图借他的光环笼罩让自己炫目,但莫言淡然处之,他说重要的是作品不是获奖。他没有在城市置豪宅名车以示显赫,他决定以后会回老家长住。他坦言自己当初写作只是为填饱肚子,他没有以壮语彰显自己理想的崇高。瑞典文学院这样评价:他是他自己,他不学别人,他只写他要写的东西,谁都不能影响他。

  因为有了虚荣的要求,所以才有虚伪的包装。浮华荡尽,还原的才是真实,光环散去,还原本来的素朴,也许一个真实的世界会给予我们更安全的感觉。如果我们都能做回自己,不以浮名加身,不求虚荣炫目,那么无须包装,我们都是架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