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探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发布时间:2011-12-06浏览次数:1638

 

【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与群众的关系出现了新情况,亟须开辟党群联系的新渠道,建立健全党群联系的新制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也应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西方腐朽思想的腐蚀,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不少同志的群众观念明显地淡漠了,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疾苦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现象,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违法乱纪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有的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机制,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把群众分散的意见,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这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毛泽东把历史唯物论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阐明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使党的群众路线立于坚实的历史唯物论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教育,使全体党员清楚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等观点;要把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决批判各种否定、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要坚决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损害党群关系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因此,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树立向人民学习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亿万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同志,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他指出,一切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做群众的学生,然后再做群众的先生。

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农民和一线的工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沧海横流,一身正气;公仆本色,风范永存。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大批英雄模范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深入人民之中,用他们的信念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昭示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爱党,爱人民,爱工作,他们的生命在党的事业中熠熠生辉!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方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只有始终坚持向人民学习,党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正确的领导。

四、树立为人民负责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之一。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生长、发展和壮大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干部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好处,决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因此,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立党为谁,执政为谁,既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五、建立健全党群联系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条件的变化,群众的生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分配形式、社会经济成分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党的群众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任务及其需要采取的具体方式方法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前,要从扩大党员与群众的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既要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又要总结新形势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有效做法,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基层、联系群众责任制、定期向党委汇报制等长效服务机制。

这样,能够促使党员干部向一线的工人、群众了解情况,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体验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对农村工作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工作信息畅通了,领导干部遇事多同群众商量,真正融人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无形之中干群关系拉近了,顺理成章的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地要因地制宜、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组织设置,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尽快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网络、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适应新时期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它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